河南之战后,汉武帝实施了对朔方边疆的全面开发,汉朝朝野迅速动员,热火朝天地推动着各项工作。然而,在同一时期,匈奴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混乱局面。公元前126年冬季,匈奴的军臣单于因愁苦和愤懑积劳成疾,突然去世。单于的突然辞世,使得匈奴各部陷入了没有主心骨的状态。此时,单于的弟弟,左谷蠡王伊稚斜趁机发动政变,自立为大单于,并迅速组织军队突袭匈奴王庭。太子於丹仓促应战石家庄股票配资,但终究不敌,在兵败后不得不带领部众投奔汉朝。
匈奴没有固定的继位制度,诸如左、右贤王、左、右谷蠡王等王位,都是单于的亲戚,他们都有继承单于位的资格。这种不确定的继承规则成为了匈奴内部纷争的根源之一(注1)。此外,匈奴也并非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,单于名义上是草原上的共主,但在部落联盟制度下,实际的控制力非常有限。此次内乱充分暴露了匈奴的弱点,标志着匈奴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转折点。
於丹来到长安后,汉武帝封他为涉安侯,暗示他为了寻求安宁而投向汉朝。汉武帝的算盘是通过将於丹汉化,借此提升汉朝的威德,作为未来宣传的象征。不幸的是,於丹未能长久留在汉朝,他未学会《论语》便因病去世,未能完成汉化的使命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汉武帝还是收获了一个重要人物——张骞,这位伟大的汉家游子趁匈奴内乱之际逃回了祖国的怀抱。张骞原是汉中的一名郎官,汉武帝即位初期,他便被选为出使西域的使者(注2)。张骞与堂邑父等百名勇士组成队伍,踏上了漫长的西域之行。在途中,他们遭遇了匈奴长时间的扣留,队伍几乎全军覆没,只有张骞和堂邑父顽强生还,历时十三年,终于成功归国。虽然此次任务未能成功说服大月氏与汉朝联合打击匈奴,但张骞带回了大量西域的情报,成为汉武帝扩张版图、探索未知世界的关键人物。
在张骞之前,西域对汉帝国来说是一片完全未知的黑暗之地。汉朝人对西方的理解甚少,甚至认为西方的昆仑山是神话中的仙境,是日月的藏身之处,山中隐藏着西王母的宫殿和园林。直到张骞归来,汉朝才对西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的前半部分,便是基于张骞的所见所闻所写,详细记录了西域的地理和文化,极大地拓宽了汉朝的视野。
张骞的回归让汉武帝异常兴奋,他沉浸在对西域的幻想中,甚至在长安城楼上眺望西方,眼含热泪地宣告:“朕想那块地方!”汉武帝的激动虽然看似源自对未知的探索本能,但实际上,这种对新天地的渴望正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动力。一个没有探索精神的民族,是没有未来的。幸运的是,汉武帝和汉民族具备了这种探索精神,他们很快就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大通道,丝绸之路时代即将到来。两百年前,亚历山大大帝未能完成的梦想,汉武帝和班超共同帮助实现了。
然而,喜悦并未持续太久。夏季,匈奴的数万骑兵越过塞北,突袭代郡,杀害了太守恭,并掠走了大量边民。这次侵扰让汉武帝大为愤怒,决心报复匈奴新单于伊稚斜。武帝召集卫青,准备给予伊稚斜一个沉重打击,给匈奴一个警告。
然而,汉武帝的计划未能如期实施。就在此时,皇太后王娡去世,依照汉朝的礼法,国丧期间不得动兵。即使是如汉武帝这样强势的帝王,也必须遵循祖宗的礼制,处理朝野舆论。因此,他不得不暂时搁置军事计划,眼睁睁看着匈奴的嚣张态势蔓延。匈奴单于伊稚斜也借此机会乘机挑衅,嘲笑汉朝的国丧,继续加剧对边疆的侵扰。
直到第二年,匈奴再次发动大规模侵袭,边疆的人民深受其害。面临这种局势,汉武帝终于按捺不住,他决定实施针对匈奴的第三步战略——彻底打击右贤王的势力,切断河西与匈奴王庭之间的联系,为之后的战略行动打下基础。经过三年的国丧期,武帝的复仇之战终于开始。
为了打击匈奴,汉武帝调集了超过十万大军,分成东西两路进行进攻。东路的主力由李息和张次公带领,从右北平出塞,攻打匈奴左贤王。而卫青则带领三万骑兵,从高阙出发,直扑匈奴右贤王的王庭。除此之外,苏建、李沮、公孙贺等将领也分别率领数万军队,从朔方出发,进行包围。
战前,卫青特意请求武帝重新起用曾被废除的好友公孙敖,担任护军校尉。公孙敖决心恢复荣誉,为卫青效力,发誓要通过战斗为自己赎回过往的屈辱。同时,汉武帝为卫青配备了几位优秀的骑兵校尉,如郭成、李朔、赵不虞等,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屡次表现出色。
战斗准备完毕,卫青率领的三万骑兵迅速出发,从阴山以北进入戈壁,目标直指右贤王的王庭。匈奴右贤王虽然察觉到汉军的来袭,但由于地理的陌生和艰险,他不认为汉军能够快速突破戈壁的严酷环境。然而,卫青的骑兵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几天内便横扫而至,匈奴人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点。
就在右贤王沉醉于王庭的豪华宴会中,汉军已悄然接近。匈奴王庭的卫兵还在睡梦中,突然被汉军的突袭惊醒。右贤王慌乱中指挥亲兵突围,但卫青的骑兵紧追不舍,最终将他逼入绝境。右贤王虽然成功逃脱,但匈奴的其他部队却被汉军打得溃不成军。
这场战斗不仅重创了匈奴右贤王的势力,也让卫青赢得了巨大的战果,俘虏了包括十多位匈奴小王在内的一万五千多人,战利品无数。这场战斗的胜利,为汉朝打破了匈奴在北方的威胁。
卫青凯旋归来,汉武帝为此大为欣喜,立即给予他巨额的封赏,还为卫青的三个儿子都封侯,成为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。卫青虽然屡次得到封赏,但他始终保持谦逊,深知自己仅仅是依赖于团队的合作与将士们的奋战。最终,卫青的名声在整个汉朝和匈奴间传为传奇。
注1:匈奴贵族的继位问题常常是由左、右贤王等亲属决定,而没有固定的继承制度,这也是匈奴长期内乱的根源。
注2:汉武帝的西域开拓事业不仅依赖张骞一人,后续还有许多有志之士如唐蒙、班超等,为汉朝在西域的扩展贡献了巨大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